今年以来,察布查尔县将“以工代赈”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“金钥匙”,通过精心谋划、快速推进、务求实效,让群众在参与项目建设中实现就近就业、技能提升和稳定增收,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“以前想打工就得往外跑,家里老人孩子都顾不上。现在好了,项目就在家门口,我不仅能挣钱,还能学技术,心里踏实多了!”在海努克镇向阳村项目现场,村民吐尔汗贝克·卡德尔拜一边熟练地砌着砖墙,一边满脸笑容地说。他曾是村里的脱贫户,自从加入了以工代赈项目,每月都能拿到5500元以上的稳定收入,真正实现了“挣钱顾家两不误”。
吐尔汗贝克·卡德尔拜的获得感,正是察布查尔县深入实施以工代赈政策的一个生动缩影。今年以来,察布查尔县坚持把“以工代赈”作为稳就业、惠民生、促发展的重要抓手,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7个,争取项目资金3055万元,预计带动610名群众务工,发放劳务报酬997万元。截至目前,项目已累计带动794名群众就业,发放劳务报酬779.32万元,开展技能培训794人,一项项民生工程正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清单。
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,家门口铺就致富路
“以工代赈,核心在‘赈’。不仅要建好基础设施,更要通过项目建设,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,让他们从‘等着扶’变为‘主动干’,实现从‘输血’到‘造血’的根本转变。”察布查尔县发展改革委项目办干部阿亚拉表示。
在米粮泉回族乡的灌溉沟渠建设现场,村民马玉龙正和乡亲们一起搅拌水泥、浆砌堡坎,汗水浸湿了衣衫,但他的脸上却洋溢着喜悦:“我在这儿干了好几个月了,每个月能挣6000到8000元。政府不仅帮我们修好了水渠,解决了庭院引水灌溉难题,还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上高工资,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了!”
米粮泉回族乡副乡长马建民说:“我们今年把以工代赈项目作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引擎。今年,我们聚焦农田水利和基础设施短板,通过项目实施,不仅新建和修复了一批灌溉设施,有效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,更重要的是,直接带动了全乡近百名群众参与建设。群众在劳动中既获得了报酬,又掌握了砌筑、混凝土施工等实用技能,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,为乡村长远发展积蓄了宝贵的人力资本。”
从“破旧”到“焕新”,基础设施惠民生
以工代赈项目不仅让群众的“钱袋子”鼓起来,更让乡村的“面子”靓起来、“里子”实起来。
在堆齐牛录乡,年久失修的人行步道和庭院引水渠曾是群众的一块“心病”。如今,得益于660万元的以工代赈项目资金,新建的10000平方米人行步道平整宽阔,10公里庭院引水渠通达各家各户。
在海努克镇向阳村,新建防渗渠1720米,人行道铺设2900平方米,路沿石7900米,将精准回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。在爱新色里镇、扎库齐牛录乡等地,庭院引水渠等项目也在有序推进,一幅幅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。
从“当下”到“长远”,乡村振兴添动能
一砖一瓦,筑起的是民生工程;一分一厘,增加的是群众收入。察布查尔县通过以工代赈这一创新模式,将政府投资与群众利益紧密相连,既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,又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,实现了“一举多得”的综合效益。
察布查尔县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坚持以“工”促就业、以“赈”济民的根本目标,不断拓展以工代赈的实施范围和应用领域,在项目谋划、群众受益、统筹指导、注重实效上持续发力、久久为功,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察布查尔特色的“以工代赈”助力“强村富民”的乡村振兴新路径,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。
开办:察布查尔县人民政府 主办:察布查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:察布查尔县电子政务办公室
ICP备案/许可证号:新ICP备09005056号,新公网安备 65402202000101号
网站标识码:6540220009,地址:察布查尔县查鲁盖街
联系电话:0999-3626646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