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浪滚滚遍地黄,机身隆隆盈满仓。眼下,察布查尔县种羊场井灌区冬小麦进入黄金收割期,开足马力的收割机在麦田中穿梭忙碌。田间地头上演着“微风吹麦浪,弥漫麦芒香,收割机欢唱”的丰收乐章。
“我家种了1840亩麦子,颗颗饱满、粒粒金黄,亩产在727公斤左右。”望着自家丰收的小麦,农户袁俊满脸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
今年,种羊场井灌区10490亩连片冬小麦示范田以每亩720.4公斤创全国万亩高产纪录。央视新闻报道此消息后,引来一片惊叹和欢呼:“小麦的产量咋这么高?是怎么打破国家纪录的?”
良田、良种、良法、良机、良技,“五良”合成、缺一不可。察布查尔县素有“粮仓”美誉。地处伊犁河谷南部、距离县城16公里的种羊场,纬度适宜、土壤肥沃、光照充足,是小麦绿色优质高效生态种植的天然基地。立足资源禀赋,种羊场党委在地理优势、种业优化、科技赋能的效应叠加下,开辟伊犁河谷种业振兴新赛道,成功解锁开创全国万亩高产纪录的“核心密码”。
结合《察布查尔县主要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三年行动方案》,种羊场制定了《种羊场2024年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》,场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,采取党委委员包机械、包地块、包职工、包质量、包安全等措施,确保任务到人、责任到田,创建万亩小麦高产示范田,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粮食生产的浓厚氛围。
为了挖掘粮食产能的生产潜力,按照“优结构、扩面积、攻单产、提产能”的要求,种羊场不断调整优化粮食布局,履行好国有农垦企业打牢粮食安全“国家队”责任,实施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,积极与州农业科学研究所、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、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对接,依托新疆农业科学院小麦栽培创新团队和植保团队,规范万亩小麦示范田。
“我们承担了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的工作后,在全疆建立了5个示范县。其中分别在察布查尔县和巩留县建立了小麦核心示范区,全程跟踪技术服务。”新疆农业科学院小麦栽培创新团队专家聂石辉介绍道。
种子是农业的“芯片”,关乎粮食安全。种羊场因地制宜选育抗病强、品质优、产量高的“石冬0358”“SDWW7”等3个优质高产小麦品种,邀请新疆农业科学院与伊犁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签订“伊犁河谷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制定及推广应用”技术服务合同,采取送技下乡、宣传帮扶等措施,大力推广良种扩繁、培育壮苗、旱直播等技术,引导种植户从会种田向“慧”种田转变。
种植户韩长明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,从冬小麦出苗、分蘖、拔节、抽穗,紧盯田间管理各环节。如今,迎来了小麦丰收,“我用的是石冬0358号小麦种子,技术人员在种肥分离技术、干播湿出技术、一喷三防技术等方面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,让我增收致富不发愁。”谈起今年小麦高产,韩长明喜上眉梢。
小麦产量高,技术是关键。种羊场组织栽培、植保、农机、土肥等各领域的技术专家,深入田间地头开展“万亩示范”指导工作。结合察布查尔县生态条件,采取播前准备、适期播种、苗期管理、化控化除、机收减损等主要技术措施,推广干播湿出齐苗全苗、滴灌节水节肥一体化、智慧农机应用等技术,加快形成“多技术集成、大面积普及”均衡增产的格局。
“现在,越来越多的农民使用无人机施肥喷药,一架无人机一天能作业1000亩左右,不仅能提高农作物管护效率,还能降低成本,确保农作物丰产丰收。”种羊场为农服务中心飞防团队的“飞手”李玉福说。
为确保小麦颗粒归仓,种羊场与场部农机站、农机手沟通联系,帮助协调收割机16台,拉运车辆28辆,各社区“两委”在收麦时节积极组织社区干部、党员志愿者成立助农丰收志愿服务队,助农收割、运输、脱粒小麦,全力做好丰收管理和服务工作。
摄影:察布查尔县融媒体中心 华岩明
风吹麦浪穗飘香,遍地金黄丰收忙。每一颗饱满的麦粒都闪烁着金色的光芒,诉说着丰收的喜悦。今年7月,经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组现场鉴定,种羊场万亩冬小麦以720.4公斤/亩的成绩创2024年全国大面积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。
“目前,新疆农业科学院小麦栽培创新团队在种羊场建立了420亩小麦核心示范区,我们将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,发挥好国有农垦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引领的作用,持续推广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,力争全年粮食生产再攀高峰。”种羊场党委书记努尔亚·托列根说。
开办:察布查尔县人民政府 主办:察布查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:察布查尔县电子政务办公室
ICP备案/许可证号:新ICP备09005056号,新公网安备 65402202000101号
网站标识码:6540220009,地址:察布查尔县查鲁盖街
联系电话:0999-3626646 网站地图